王玉國:林書豪,與其失落莫如淡然

文/王玉國(《時尚最體育》主編)

場均10+6,與“林瘋狂”時期不可同日而語,但為什麼非要以那段“失真”為標尺?將時間往回撥,林書豪曾在尼克斯把板凳坐穿,曾在勇士打醬油,曾被下放到NBDL,曾被火箭遺棄,曾在選秀中被無視……林書豪正在經歷的真實已然夠美,在此心態基礎上的“改善投籃弧度”和“修煉左手運球”才有意義。

11月17日火箭VS開拓者加時賽,代理主教練凱爾文-桑普森以所謂“防守原因”將林書豪摁在瞭板凳上。這是桑普森治下林書豪戰術地位下降的開端,此後他不止一次在關鍵時刻甚至整個第四節都枯坐板凳,悻悻地充當局外人。

與紐約時期相比,林書豪的個人數據大幅縮水在意料當中,畢竟“林瘋狂”隻是一個現象級概念,放諸整個NBA歷史也是頭一遭,沒有任何復制性和參考性。但是,在投籃命中率和單打效率等環節上,林書豪跌至冰點卻令人猝不及防。正因為此,在很多老美記者看來,桑普森變相“放逐”林書豪並不值得驚詫,更有甚者,“林不值2500萬美元”、“林被高估瞭”、“紐約棄用林很明智”等毒舌言論甚囂塵上。

這就是殘酷現實的美式冷暖,在樂於看到乃至不惜加工、勾兌新鮮話題的媒體眼裡,當下的“林迷失”和紐約時的“林瘋狂”是一樣的價錢。

而在挺林派看來,桑普森根本就是戴著有色眼鏡看待林書豪,甚至上升到瞭膚色和種族的高度——林書豪固然不比上賽季,卻遠未衰頹到“假首發”的田地,他隻是活在瞭桑帥深深的誤解中。因此,主教練凱文-麥克海爾歸隊或許就是撥亂反正,回歸舊有格局,林書豪重獲信任,坐回第二把交椅的節點。

然而,林書豪的境遇遠沒有想得那麼樂觀。麥克海爾回歸首戰火箭VS小牛,林書豪度過瞭來到休斯頓後最為蕭瑟的一晚,隻出場區區18分鐘,火箭兇猛反攻的第二節和決定生死的第四節,整整24分鐘,他都被晾在板凳上,看著球隊虐人或者被虐。

“這由教練來決定,不是我的事情,靜電除煙機隻能服從。”從林書豪這番表面淡定沉靜的話中,其實能聽出他內心的憋屈、幽怨和茫然。

不管是桑普森還是麥克海爾掌印,單就球場表現來看,林書豪關鍵時刻讓位於托尼-道格拉斯有其道理。

桑普森篤定的“道格拉斯防守優於林書豪”確實存有爭議,因為林書豪掐不住利拉德和帕克,道格拉斯亦然。但在詹姆斯-哈登長時間持球在手、既是首席終結者又是首席分配者的進攻體系中,火箭的組織後衛異化為事實上的攻擊後衛——球過半場交出球權,落位底線三分線外,伺機三分出手或突擊籃下。在這種全新的角色扮演中,投籃是固有短板的林書豪顯然不如道格拉斯,後者的三分功力更深厚,突破更犀利。

一句話,這種球權分配和進攻安排的格局恰恰與林書豪的個人特點相悖。眾所周知,林書豪最拿手、也最殺人的進攻方式是擋拆,但火箭主打哈登擋拆,在當下並不成熟定型的擋拆系統中,林書豪隻是調劑品。

如此,林書豪隻能在偶爾的擋拆和快攻中零敲碎打,加上出場時間的割裂,狀態根本沒有延續性。事實上,火箭VS小牛的第三節,林書豪在與阿西克、帕特森的擋拆配合和驅導快攻上都做得很不錯,但沒有林書豪的火箭在第二節轟出42分,單節勝出18分——與此相比,林書豪第三節的表現隻能算中規中矩,隻能說沒再給自己繼續減分,並不足以改變由桑普森首創、麥克海爾加以認證的用人思路。

從紐約到休斯頓,林書豪的奇幻漂流至此又有瞭新的劇情,故事的主人公重重地跌瞭下來,摔得很脆很慘,而觀眾最期待的是,下一個橋段又會怎樣?

林書豪一直在自救。他意識到瞭投籃離譜是因為弧度太高,導致“很多球都投得太短”,所以要努力調整出手方式;他意識到瞭左手運球稍弱,對油煙靜電機手有意識地逼他“左傾”,所以要打磨左手運球技術。

這些弱點的確阻遏瞭林書豪繼續拔高,可上賽季已然客觀存在,為什麼那時候的投籃沒這麼不靠譜?表現沒這麼掙紮?顯然,戰術體系嬗變之外更重要的是,林書豪的心態出現瞭問題,在主帥不太可能對戰術動刀的情況下,他隻能首先在心態上進行自救!

林書豪自己也承認,夢一般的“紐約瘋狂”讓他給自己“設置瞭一道密不可破的保護膜”,一夜之間成為全美頭號話題後,周遭的人包括最親密的哥們兒,看待他的眼神變瞭。醜小鴨變白天鵝聽上去很動人,可童話裡都是騙人的,林書豪恍若來到瞭另外一個世界後,並不享受這種奇異感覺,恰恰相反,“我討厭這樣!”

火箭開季前三天引入頭牌哈登,按理說能給本來被奉為休斯頓頭牌的林書豪減壓,但他自己坦承:從此不再為上場時間擔憂;教練會問他喜歡什麼戰術;教練會定時發短信關切他感覺如何;一切的一切仍然很美,“感覺美極瞭,反而不太真實。”

由此可見,由紐約而休斯頓,林書豪換瞭環境換瞭戰袍換瞭隊友,卻仍然未能從“林瘋狂”的童話中走出來,於他而言,去消化那個不可思議的美國夢,一個夏天,太短太短。

相比於“美得不太真實”,此刻的情景真實得很,卻也殘酷得很。

在NBA的遊戲規則裡,在密集的賽程和季後賽門票的逼仄下,球隊不會刻意顧及一名非王牌球員的感受,更不會去營造“美與真實得兼”的氛圍。所以,林書豪隻能給自己做心理按摩,打“真實”的籃球,找尋真真切切的美。

對林書豪來說,其實隻是換換思維的問題,因為當下發生的,就是他的真實。

場均10+6,與“林瘋狂”時期不可同日而語,但為什麼非要以那段“失真”為標尺?將時間往回撥,林書豪曾在尼克斯把板凳坐穿,曾在菲爾茲傢蹭沙發,曾做好瞭卷鋪蓋走人的打算,曾在勇士打醬油,曾被下放到NBDL,曾被火箭遺棄,曾在選秀中被無視……這些片段才是真實的,他並非籃球名校畢業,身體素質和籃球天賦一般,當他2010年準備參選NBA時,能料到僅僅兩個賽季之後,就能在一支球隊博得首發位置?




林書豪的“真實”,並不是回望紐約的高光從而感到失落,而是念及過往的挫折應該心懷淡然,用專傢的話說,一個僅僅打瞭三四十場首發,嚴格意義上隻能算二年級生的球員能打成這樣已屬不易,從球員的成長規律和周期來看,林書豪其實走在一條積極的軌道上。

所以,“假首發”又何妨?真得被貶為替補又如何?對於一名隻身造就全美瘋狂的球員來說,絢爛至極後體驗一下暫時的挫折,反倒是很好的心理緩沖。

崩潰療法的奧秘是先讓人絕望,才會感到希望,饑餓遊戲中的一片面包也能帶來無限幸福感,林書豪早就經歷過這個階段,相較而言,現在的“假首發”以及有可能出現的“替補”隻是小兒科。

若能這麼想,林書豪正在經歷的真實已然夠美,在此心態基礎上的“改善投籃弧度”和“修煉左手運球”才有意義。



本文來源:網易體育 作者:王玉國

責任編油煙分離機輯:王曉易_NE0011
A4D7D2685B0E1CE4
arrow
arrow

    iic020au04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